2013年金融危機的影響逐步滲透到各行各業,導致全球經濟的發展也從逐步的下降過渡到逐步增加,但是總體還是放緩的趨勢,中國玻璃鋼工業也受到金融危機帶來的嚴重的影響。但是據美國玻璃鋼行業的不完全統計,美國每年人均復合材料玻璃鋼消費量約為8千克,而中國只有1~2千克。相對于國外玻璃鋼品種已發展到2萬多個,規格達6萬個以上,平均每年增長1000~1500多個規格,我國玻璃鋼品種只有6000多個,規格不足2萬個。這說明未來玻璃鋼行業將在在國內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,國內的玻璃鋼制品行業的春天還未來臨。
去年不少玻璃鋼行業的的中小企業抓住“十二五”規劃轉型升級、深化加工的契機,增加固定資產投資邁進玻璃鋼制品行列,既提高企業產品的附加值,又為企業增加創收,同時也符合行業需要及國家產業政策,可謂一舉多得。在金融危機的滌蕩下,我國玻璃鋼業從原始積累向產業轉型艱難起步。去年控制產能工作成效雖理想,但把相對過剩的部分轉成制品仍有很長的路要走,突出的問題就是缺乏創新,惡性價格競爭以及營銷渠道單一。如果我們的企業不能克服這兩個硬傷,即使企業邁出國門“走出去”,仍然只想著短期利潤,仍然與國外的企業打價格戰,無疑會加速企業的消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