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平介紹說,經過30多年的發展,現在我們國家已經是一個制造業大國。制造業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時,一些行業、一些產業也出現了產能過剩。我國除了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等傳統行業出現了產能過剩,近年來光伏、風電等一些新興行業也出現了產能過剩。
“用一個量化的指標來概括一下,大體上是鋼鐵、水泥、電解鋁、平板玻璃、焦炭,這些行業產能的利用現在大體上是在70%~75%之間,光伏利用率就更低一些,只有不到60%,風電方面,風機的產能利用率不到70%。”張平說。而國際上衡量正常的市場競爭,其產能利用率應該在80%~85%。
“由于產能過剩,引發了一些問題。它本身對資源、對勞動創造的浪費姑且不說,就是這些企業、這些產業本身也面臨很大的困難?!睆埰奖硎尽?/div>
這樣的背景,也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帶來了不利影響。“企業自身很困難,引發一些惡性競爭,明知道虧損還要生產,還要維持它的運轉。這樣的一種狀態也導致了一些地方的保護主義,分割了市場?!睆埰秸f。
張平認為,目前我國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的,主要是企業自身素質較低,產業結構、質量不高,結構不合理,創新能力不強。他舉例我國的風機、風電設備、風機組成控制系統都還需要進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