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電公司只能做出本能反應四處找錢、停產裁員。
今年年中,華能新能源發債融資20億元人民幣;12月13日,龍源電力放棄配股,發債募集資金3.58億美元;10月29日,大唐新能源發行短期債券融資20億元。
金風科技連續出售子公司股權;三一電氣停產張家口風電基地,裁員超過50%,核心人員則調崗至母公司三一集團;華銳風電在裁員之余,退租了其位于文化大廈的部分辦公樓,貴州畢節、新疆哈密基地建設陷入停滯;維斯塔斯在世界范圍內轉讓工廠并連續裁員多達數千人。
此外,以相互參股、綁定開發商為紐帶的現象盛行于設備制造行業,如金風科技與三峽新能源、聯合動力與龍源電力、明陽風電與華電新能源等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零部件供應商則忙于討債。
為促進風電并網,國家能源局連續下發文件試圖開辟新的發展空間,低風速、海上及高海拔風電提上日程。始于去年底的“蒙西風電試點”注重本地消納,這些消納試點包括風電直供火電、風電供熱、火電為風電調峰和并網運行管理等項目。由于存在成本過高、難以大范圍推廣問題,政策效果仍有待觀察。
中國風電產業目前突圍見效甚微,業內人士預測,各上市公司的四季度財報將更加難看。
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表示,如果繞開體制、政策、利益的調整,風電并網的比例將很難提升。
盡管國家電網表示將支持新能源發展,但其推出的“交流特高壓大范圍配置風電”措施受到質疑。原國家計委燃料動力局局長蔣兆祖等多位專家多次上書,從安全、成本、落地電價、技術等角度否定這一方案。